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網站著作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建議使用瀏覽器: firefox、Chrome。

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新店看屋記3-迷惘期

我長達近10年的看屋遊記,中間百轉千迴的內心小劇場,寫給對於買房子沒有概念,個性太過理性,覺得自己似乎永遠也買不到房子的朋友們!


後來我終於發現如果跟我媽合夥,我大概永遠都不用買房子了(覺悟)。

但還是陸續、零星的在看房。只是這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房子,心理上是很希望能能找到一個終止我租屋生活的地方就好,但實際上去看房,卻都沒有勾起購買的衝動。畢竟、是這麼大筆的支出阿。

中間有跟我的國小同學(住商)看過一陣子,老實說我覺得這段時間看的房子很多,基本上只要在設定的總價帶,我都去看,但其實沒有什麼收穫。這裡指的沒有收穫不單是沒有看到喜歡的,更是不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還好」這種念頭,怎麼足以讓人背負2、30年的房貸呢?你說是吧!

而且,因為之前都跟我娘看過大坪數的房子,這時候我的總價帶已經是偏高的,用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根本是高出我需求的總價了,但那一陣子可能是因為房市走到了一個瘋狂,即使是這樣的高總價,我都覺得這到底是什麼鬼房子也拿出來開這種價錢。

我同學說你開的價格帶也太寬了,你到底想要什麼房子,其實他也知道我沒準備好,以業務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如果不是國小同學,我也知道他才不會浪費時間在我身上。

然後我就停了。真的、累了。

中間有時候永慶信義的業務會打電話來(因為你的資料已經在他們系統裡了),如果聽起來還不錯,我就去看看,如果聽起來不怎麼樣,我就跟他說,我現在不需要找房子了。

一直到因為工作變動的關係,我搬回家住。

從念大學開始就離家住宿,這一下搬回家還真的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激起了很多「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地盤」的想法。
這感覺很微妙,並不是說我家就不是我家了、我在家會不自在了...什麼的,但總覺得在這塊地上還是老媽做主,身為家居設計版忠實讀者的我強烈的感到需要一個地方實踐我的理想XD。

於是我開始固定跟一個永慶的房仲看房,那時候我覺得他是最適合我的房仲,他比較不是緊迫盯人型的,剛好我也怕煩,我們就在這樣一次一次的帶看、不喜歡、帶看、不喜歡之間,把所有新店800-1500萬,網頁上有的房案全看了,中間沒案可看的時候,我們還去看中永和、文山區的。
這段時間大概長達兩年左右,其實我很感謝這位房仲,它讓我用自己的節奏慢慢的知道,我到底要什麼房子。

可是,後來這位房仲就離職了,難道...是因為我這種只看沒買的客人太多了(哭哭~)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新店看屋記2-找房仲的心理障礙與建議

我長達近10年的看屋遊記,中間百轉千迴的內心小劇場,寫給對於買房子沒有概念,個性太過理性,覺得自己似乎永遠也買不到房子的朋友們!


在現代社會,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透過房仲進行買賣的。

我一開始對於要踏進小黃&小綠的店,老實說很緊張,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心理障礙。

後來對看房子這件事情越來越習慣了之後,我覺得我的緊張應該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
因為我從來沒買過房子,不知道跟房仲要怎麼配合,網路上又有好多罵仲介的文章,如果我被(批)了怎麼辦...

如果我可以跟以前的自己說話,我要跟他說,多慮了!

仲介就是一個職業,他的工作就是媒合,應該是他服務你的需要,這也是為甚麼你成交了要付他服務費,如果你感覺跟這個仲介配合起來不舒服,分店那麼多,換一間重新找一個就好了。
至於批不批的,老實說,你有那時間自己去找賣方嗎?更何況大眾口味的好案子,根本還來不及上網就賣掉了。而以小黃、小綠來說,他們的服務費都是固定的1%,其實也批不了你什麼。

對於第一次買房子要找房仲的人,我可以給一些經驗分享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新店看屋記1-跟長輩一起住的大房型


遊記:一種記載遊覽參觀等見聞、經歷的文體。

我長達近10年的看屋遊記,中間百轉千迴的內心小劇場,
寫給對於買房子沒有概念,個性太過理性,
覺得自己似乎永遠也買不到房子的朋友們!

我工作了一些年,才開始有買房的意識。身旁的朋友同學們,可能因為婚姻、或在外縣市工作等,有購屋的剛性需求,都早早買下。
相較於他們,我的購屋想法,出現的太晚,而且正逢房價高漲的波段。

雖然家裡、工作都在同一縣市,但初出社會誰想被家裡綁著呢?所以我工作後不久,就一直在外租屋,租了七八年後想購屋了,按理說一般人都會想繼續買自己的小屋對吧!?
但或許是距離有著美感,也或許是因為老媽總是叨著想換電梯房,一開始的時候,我的看房設定是買一個坪數夠大的,讓一家人都住進去,至少三到四房,這樣即使老弟成婚了也有空間。
例如上下疊的房型、平面50坪以上的房型,把公共區域做在中間,臥房分開樓層或放於平面的兩側,這樣跟長輩的生活互不打擾,但又有聯繫。
經濟上,因為是跟長輩共同買的,頭期款、貸款也會比較寬裕。

我大約從2010年開始看這樣的房子,並且同時找小黃跟小綠兩家仲介。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人之所以不朽

He is immortal, not because he alone among creatures has an inexhaustible voice, but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

-William Faulkne


人的不朽,是因為他有靈魂,有著能同情、能犧牲、能忍耐的靈魂。

-威廉.福克納(諾貝爾文學獎致詞)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肖年ㄟ,關於政治,我想說的是......

妹ㄚ~
不知道你最後有沒有熱血的衝來台北,
但我覺得這個事件,除了到場參與,我們還可以學到更多、也可做的更多。


一、不要再說服自己與他人「我們不談政治」

 食衣住行育樂,哪一項和政治無關呢?
 人人都說愛台灣,但真正參加NGO,用行動關心這塊土地的人,卻稀少。
 雖然我們未參加NGO,無法花時間對特定的議題關注與發聲。
 至少我們要關注政治,了解這塊土地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它背後的原因;
 至少我們要樂於分享,充實自己的廣度;透由討論,補足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


二、從現在開始思考你要的國家未來

 從李前總統的「新中間路線」開始,
 陳水扁競選北市時,在大型造勢的場合,都不再討論統獨問題,只談希望與夢。
 在當時省籍對立的社會,確實是一劑有效討好中間選民的良藥。
 至今,執政者也延續這樣的基調,拚經濟第一,模糊統獨問題。

 確實、多數的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
 當外在壓力越來越強大,我們究竟做了什麼努力來維持現狀?
 我們的國防武力足夠支撐嗎?
 我們的產業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嗎?以經濟體來說,我們還具有重要性嗎?
 我們仍然是世界貿易上重要的轉運港嗎?

 相較於變動的環境,台灣彷彿停滯了。
 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台灣拿什麼籌碼跟他談維持現狀?
 失去戰略、經濟地位的台灣,又拿什麼跟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系要求保護?

 開始思考你要的國家未來吧!

  1. 你可能還相信可以維持現狀,也希望一直維持現狀
    (永遠的中華台北,持續的美中拉鋸,與中國打壓...etc)
    那麼請你想一想,台灣該做甚麼,才能維持現狀,或比現在更好一些? 
  2. 你可能認為終究是會"被"統一的,我們可能以某種特別行政區,被統一。
    那麼請你想一想,我們還剩幾年?
    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該怎麼增強籌碼,換取更好的統一條件?
    我們該如何避免,港澳目前景況中,我們所不要的部分。
  3. 你可能認為台灣就是要獨立
    那麼請你想一想,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換取獨立。
    如果硬幹到最後,或許仍然被統一,但也換不到甚麼特別的條件,我們願意衝嗎?
 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很多答案的,但我們要有自己的答案,
 這個答案,不要是國民黨告訴你的、不要是民進黨告訴你的、
 不要是林飛帆、陳為廷...任何一個政治明星告訴你的。
 問問自己,你希望的未來是什麼,你願意交換的底線到哪裡?


三、學習怎麼跟立場不同的人溝通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就算是330一起上街頭的黑衫軍中,
 每一張貼紙、每一個旗幟,我也都不見得同意。
 每個人的家庭、教育、經歷、利益,形成了他的思考,
 如何同理對方的立場,進行理性的溝通呢?
 要清楚的知道,溝通不是為了達成「你一定要同意我」的結果,
 我們溝通,為了相互理解對方立場,
 我們溝通,試著找到對方與我相同之處。
 我們溝通,就算想法終究不同,也因理解而包容。

 最終,還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會決定方向的,這就是民主的可貴之處。
 所以不需要吵起來,不需要嗤之以鼻的否定,更不需要刪除立場不同的FB好友。


四、學會解讀政治人物、媒體

  1. 人和媒體都是有立場的:
    留意媒體的下標,是從什麼角度切入。
    留意主持人的提問引導,他怎麼拋問題,怎麼設定什麼問題要給哪一來賓回答。
    留意來賓的回答,無論多麼的溫和有禮,請留意他的政治語彙,你是否被誘導了?
  2. 小心詭辯:
    很多政論節目的名嘴,會先加設一個前提,在該前提下暢談他的道理,
    但最後導出的結論卻不設前提,變成通則。
    (喔喔!馬總統引用今周刊的數據,就是這樣的狀況)
  3. 態度歸態度、言語歸言語,勿因人廢言:
    除非你自己出來選,不然不會有政治人物跟你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
    在很多議題上,你可能同意他,但別讓這個同意變成「相信」;
    在其他、你不清楚的議題上,你是否也要同意他呢?

    而態度則是因人而異的個人風格,要知道討厭的人也能說出正確的觀察。
    你可以對外不承認某個討厭鬼說的話有道理,但你自己心裡要知道,別連自己都騙了。


五、別再「投前激情」、「投後不理」

 2008年的立委選舉,當時李怡志先生在Yahoo!弄了一個「立場量表」,
 邀請所有候選人,回答20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有五種態度選項:「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詳細的問題請見:http://bryan1974.pixnet.net/blog/post/11566324)

 選民可以回答20題後,看看哪一個候選人在這些議題上的想法跟你最相符。
 也可以直接去看看你的選區中,立委候選人的答案。

 很棒的想法,對嗎?
 但現實的狀況是,國、民兩大黨,願意作答的立委屈指可數,
 願意表態的都是第三社會黨、綠黨,這類小黨。
 (http://www.richyli.com/blog/2007/12/blog-post.html)
 而該屆投票率仍達62%,絕代多數的當選人仍是國、民兩黨。

 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人在某些議題上的立場是否和我一致,
 我們如何能相信他可以代表我決定法案?
 我們是否只憑藉著政黨提名、憑藉著他在地方上造橋鋪路、
 憑藉著他婚喪喜慶的場子跑的是否澈底,
 卻忽略了我在選擇的,是代表"我",在政府中央相關決策中表態的代議士。

 我們在選前,有好好的對我們投下的票,負責任嗎?


 那麼你投出來的立委有好好工作嗎?
 立法院投票表決缺席次數,請看橘色的長條圖:http://0rz.tw/8N77r
 你投出來的立委,他主動提了什麼案?在各種法案表決中,他投贊成、還是反對?
 零時政府網站都幫忙整理出來了,第八屆立委表現:http://vote.ly.g0v.tw

 我們在選後,有偶爾檢驗,我投出來的人選,有沒有對我負責嗎?


 以上,是我在這場學運中,所學的公民反省,跟你分享。

--------
 最後以嚴長壽明天要開賣的新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來做總結。

 在失望的谷底,仍能看到光!
 我們,其實是有選擇的!捲起袖子改變,才有你想要的未來!
 不論是教育、政治、媒體,或年輕人的未來,乃至台灣的未來,
 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在政府,不在立法院,不在媒體,而在你我!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肖年ㄟ,做大夢吧!(一)

我很相信「暗示」。

其實這命題早兩三年前,我的弟弟、妹妹們要踏入社會時,我就想寫了。
擱置著...懶惰!

前些時候郭董批評了雞排博士,後來政治新聞&12國教簡直荒謬的不可思議,
昨兒個看到「小智研發」的報導,我想這是老天告訴我,不要逃避。

我們這一代,失去了做大夢的勇氣!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拿出勇氣,做夢!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2013行事曆。YearPlan




今年的工作型態以年度排程為主,所以對我來說,其實年度計畫表比一般行事曆還重要。
這次的表單有別於以往只把一個月分成上、中、下旬的切分,
因為要注意的事情更多,我把365天全給落上了。

所以這次的尺寸也比較大,
我個人建議如果你不需要看全年度的計畫,可以把這計畫切成上、下半年來用。
(ex.印成兩張A4,分成1-6、7-12月)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3行事曆

特色:
1.2013年、民國102年曆。
2.依據中華民國人事行政局的行政機關辦公日曆。
3.標示重要的農曆假日+上班族的例休。
4.提供月相~朔、上弦、望、下弦,我已經核對過天文曆了,應該是對的。
5.標示第幾周次「WK」。

尺寸:
B5 or A4(要顯示月相建議列印A4)


版權宣告:
符合「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即可使用

最值得推薦的是,今年的PDF檔自由度很高
上述的功能不要顯示的話,自行把圖層關閉就好了!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3年自製行事曆再啟動

我覺得行事曆是一種工具,依照使用者的需求,慎選工具,就能達到最有效率的方式。
從學生時代到初出社會,我使用過數種制式的行事曆,
最終發現還是自己做的才能切中需求。

但去年,我的工作型態轉換,不再需要規畫專案式的排程,
反而是需要紀錄、管控會議、出差等時程。
於是我捨棄了原本紙本的行事曆,開始使用數位化的方式,可以便於調整,而且即時查找。


去年一整年,嘗試使用 Google行事曆,整合到 iPad + 手機,
發現這樣的做法在管理一個個事件上很好用。
(當然因為我沒有紙本需求,所以去年就沒做行事曆~XD)

今年底的職務又調換了,於是在下半年,我很快發現缺少了紙本形式的行事曆,
在工作排程的掌握上容易失誤、慌亂。
本想趁前一陣子去關西時,在日本大肆採購,找到一本合用的行事曆,卻未果。
所以只得又重操舊業,自己動手囉。

經過了一年,當然人還是要有所長進,
所以今年的行事曆我決定有別以往使用EXCEL的方式,改用向量繪圖的軟體來製作。

其實,目前都快12月底了,其實習慣用行事曆的人都已準備好了吧!
不過當初的初衷就只是把「我」覺得好用的行事曆拿出來分享而已,
所以時間、形式都是很任性的,我想我這種小眾的Blog應該隨興就可以了。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書摘:這樣講你一定會後悔的100句話

這樣講你一定會後悔的100句話

  • 關於辯解:
    沒有人告訴我--公司不是學校。你不問,別人當然不會告訴你。
  • 關於抱怨:
    別人都不了解我--「努力了解他人」比「讓別人了解自己」更重要。
  • 關於口頭禪(工作):
    為什麼不來找我商量?--別人不找你商量,是因為你每次都否定別人的意見。
  • 關於拜託:
    改天一起吃飯吧--這世界上很少人夢想成真,是因為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在客套虛應。
  • 關於反駁:
    你聽我說完嘛--別人不想繼續聽你說,只有兩個原因:你說話太囉嗦,而且言之無物。
  • 關於顧客:
    那個客人--在背後說客戶是「那個客人」的人,即使走在街上,也把這種態度寫在臉上。
  • 關於八卦:
    他說你的壞話--說別人壞話的人很空虛,但搬弄是非的人更空虛。聽到八卦,就讓自己成為八卦終結者。
  • 關於口頭禪(私生活):
    沒意見--不要向「沒意見」的人徵詢意見,不要和「沒意見」的人打交道。因為這種人在緊要關頭會推卸責任,「我就說我沒意見啊。」